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会工作 > 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之我见

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之我见

2014年12月26日 15:03:45 访问量:196

【内容提要】  在教育事业发展变革的新时期,面临教育的发展,国家领导在多次教育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个话题。实践表明,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基于本地实际,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专业素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发展   队伍建设   专业素能

 

【问题分析】 现结合本地教师队伍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大批老教师的内退,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平均年龄38岁左右,他们有朝气,上进心强,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分析来看,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数量较少,资历教师处于工作高原期,部分中青年教师理论更新能力缺失,新进的年轻教师虽有活力,但缺乏实践经验。面对这些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的意义】2010713日,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指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前进方向,讲话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是新时期教育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

【研究策略】下面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谈几点个人的粗浅想法。  

一、团队精神——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团队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在学校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学校的成功不仅在于人才的多少,更在于能够协作的人才有多少。2009年我在哈继红校实习时,也感悟了继红校的红杉精神,正是这种团队精神鼓舞着全体教师,让继红校成为了名校,它是一种文化的积奠,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影响力,更是一种挺拔向上的动力。因此,团队精神,它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如何构建团队精神,经过十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我认为构建教师团队精神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共同愿景是构建团队精神的奋斗目标

学校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新学期制定学校近期工作计划与目标,并向全体教师公布。当教师明确了学校的规划与愿景后,自觉地把学校的发展愿景与教师个人的成长规划结合起来,内化为教师的个人愿望,这样的“愿景”形成了教师团队的奋斗目标,明确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有力地促进教师团队合力的形成。

2、显性文化是构建团队精神的内涵体现

学校发展应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团队精神形成。如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花、校歌、校训、校风、教风等的构建,直接影响和熏陶着全体师生的意志,这些显性文化的构建,能使全体师生形成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如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发展;校风是:文明有志、团结奋进;校花是君子兰,学校从2005年培育了100盆君子兰,在校君子兰的栽培时,我们引喻了君子兰的品格,堂堂正正做人,朝气蓬勃向上的高贵品质,并把它做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显性的文化都能营造和体现团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校长模范引领是打造团队精神的关键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虽然这句话有些绝对,过高的估计了校长的价值,但它表明了校长在学校中的主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校长是打造团队精神的核心,校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师。因此,团队精神的打造校长必须模范引领。

4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是打造团队精神的保障

一所好学校必须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和人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各项工作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制度管理是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学校应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各项制度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要经过民主通过并监督执行通过奖惩制度去评估考核教师,以此激励教师,进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团队精神。

5构建合作型的教学管理是团队精神建设的黏合剂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师之间,学校应以多种形式进行建立他们交流合作的平台。如集体备课、教师展示课、学科教研、青蓝工程等活动,都重在体现合作,教师之间强化沟通、促进帮助、明确目标、相互激励、协调一致。通过合作增强了成员间的凝聚力,目标使团队成员紧紧黏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团队精神。

6、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增强团队精神的凝聚力。

学校的工会、妇委会要利用节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释放心情,展示才华,加深了同事间的沟通,同事间愉快合作。如:我校每学期在教师培训班上组织的文艺活动、三八妇女节娱乐活动、教师节庆祝活动、元旦迎新春联欢活动、拔河比赛、健美操表演、合唱比赛等,都较好地展示了教师的团队精神,激励了教师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

二、专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根基

1、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实际上给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应被弱化和淡化,而应该不断地得到强化。

2、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要组织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如
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考核、教科研活动等等,推行有效课堂评估制度,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让教师全部参与到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之中,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

3关注校本研修培训,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校本研修需要理论的支撑、个人的独立思考、同伴之间的切磋和互助,让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每学期学校开展的“领导三个一理论讲座、班主任论坛、集中培训、外出培训人员的专题讲座、信息技术讲座”等等,本着“基于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出发点,为教师创设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使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成为教师成长的起点。

4、关注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专业引领是让教师吸取优秀教学的做法,规避自己钻研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在专业成长上少走弯路。在专业引领上学校应让教师得到专业提升的机会。如可以通过网上培训、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听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师徒结对等方式聆听专家学者的指导、骨干教师的引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还可以邀请科研人员指导学校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指导、结题评价等,把脉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本学期我校基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开展了国家级课题《小学生优秀学习培养》的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方式能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拓宽教学思路、提升管理水平,从而获得主动发展。

5、关注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校本研究则可以从“提高经验认识水平”和“强化教学反思能力”这两个方面促使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

三、管理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

  在队伍建设中,我们认为,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但教师主人翁意识的确立不只是靠宣传和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靠相应的机制支撑,才能保证教师队伍的和谐与稳定。

1、完善岗位竞聘机制

实行岗位竞聘机制是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学校要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和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每学年度,学校都要根据学校教职工竞聘上岗方案的要求,组织教职工进行上岗竞聘。竞聘上岗采取教师自愿报名,选择岗位,学校竞聘考核组从教师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竞聘考核本着充分尊重民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形成“竞聘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的动态管理机制。以此增强教师的危机和竞争意识,激发教师热爱教育、珍惜工作的意识。

2、注重绩效评价机制

绩效工资实施目的是改善教职工的工作表现,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科学对教职工评价并产生积极的作用,是每个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高效的绩效工资机制必须有科学、规范、到位的操作方案与之匹配,方案符合学校实际并集体讨论通过,能为教职工所接受。实施绩效结构工资制度,要实现“拉大距离,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目的。

3加强教师岗位评估机制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建立《教师岗位评估细则》学校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结果适当地与教师的聘用、奖惩、职称晋升、干部选拔作用等相联系,这不但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工作积极性具有很好促进作用,而且对整个教师队伍也具有很好的导向激励作用。

总之,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我们科学筹划,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教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教育的规律决定了教师的成长历程。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队伍建设的关键,排除不利因素,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编辑:艾孜尼亚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疆轮台县第二小学 特此声明。